首頁
1
國際組織訊息
2
綜合新聞
3
院長出席享鱻海味鬼頭刀在地挺推廣活動 韓國瑜:支持我國農漁產品,提升農漁民生活水準4
https://www.icacnews.url.tw/ Anti-Corruption Association headquarters news
Anti-Corruption Association headquarters news 台北市108萬華區長沙街二段56-1號6樓
【廉政記者何俊元/台北報導】   清代最大民間秘密結社——天地會,其起源年代長期是中外學界爭論不休的歷史懸案。傳統觀點多認為天地會萌生於康熙年間,乃明遺民所建,旨在「反清復明」;但最新研究與清廷檔案均顯示,天地會實際創於乾隆二十六年前後,並非早期革命組織,而是十八世紀中葉民間結社與地方社會動盪的產物。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秦寶琦於《清史研究》第五期(2023年9月)發表〈破解天地會起源之謎〉,以清廷刑科題本、福建巡撫奏摺及地方審案筆錄等一手史料為依據,系統重構天地會的形成脈絡,提出「天地會創於雍正末、成於乾隆前期」的新論,推翻百年來流傳的「康熙說」。 一、官方檔案首見於乾隆二十六年   根據乾隆二十六年(西元1761年)福建地方檔案記載,該年清政府首次明確偵辦一宗「天地會結黨」案,並將組織者、信物、口號等詳錄於案。這份文獻被視為「天地會」名稱首次出現於官方檔案的確證,具有決定性史料價值。  案中骨幹許阿協在供詞中提到:「此木立斗世也。」此句長期被視為天地會起源的關鍵暗號,但其真正意涵卻困擾學界兩百餘年。過去多數研究者僅將之視為「天地會自述的傳承年號」,未進一步比對各時期帝號與年序。 二、「木立斗世」四字的破譯與爭議   許阿協供稱:「木立斗世」乃天地會創立歷程之符號。依照清代口供對照,這四字分別對應:   木=順治十八年(1661)、立=康熙六十一年(1722)、斗=雍正十三年(1735)、世=乾隆三十二年(1767)。   若依此推算,「世」字所指為乾隆三十二年,意味天地會於1767年才成立。然而,清廷早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便有案可查,兩者顯然不符。   因此,近年有學者與獨立研究者提出新解:認為「木立斗世」四字並非單純逐年紀錄,而是天地會以象形、聲義雙關方式記憶傳承之法。當中的「世」字,筆形上可視作「廿」與「七」的組合——意即「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若此解成立,正好與清廷偵辦的乾隆二十六年案僅相差一年,完全符合天地會由萌芽到曝光的時間節點。 三、從文字到歷史的雙重印證   「木立斗世」可被視為天地會內部對時代更迭的象徵紀錄。「木」寓「順治十八」,象徵明清交替、社會秩序崩解的起點;「立」寓「康熙六十一」,代表長治之後民間力量再起;「斗」寓「雍正十三」,象徵政令嚴峻、民怨積聚;而「世」則代表乾隆盛世下暗潮湧動的民間組織萌芽。   若從組織學角度觀察,「木立斗世」既可視為天地會自我敘事的歷史編年,也可理解為其組織自認的「四代傳承」象徵,強化成員對抗清廷的精神連續性。 四、秦寶琦研究推翻「康熙說」   秦寶琦在論文中指出,近代以來學界普遍接受「康熙說」,主要源自辛亥革命後的政治敘事。孫中山、陶成章等革命者為強化「反清復明」的正統性,援引天地會為明遺民所創的論述,並在會簿中附會少林寺僧助明抗清的傳說。然而,這些會簿多成書於乾隆後期,語詞粗陋、敘事矛盾,並非出自十七世紀文人之手。   秦教授透過檔案比對證實,康熙年間雖有地方結拜活動,但尚未出現「天地會」之名。雍正年間清廷整飭宗教與祠會,壓抑了部分民間互助結社,反促使閩、粵交界地區形成秘密組織。乾隆前期社會流動與經濟不均加劇,民間以「天地父母為誓」的互助會悄然發展,至乾隆二十六年前後成形。 五、政治宣傳與史實之混淆   值得注意的是,「康熙說」的廣泛流行並非史料使然,而是政治宣傳與民族情感塑造的結果。清末民初革命者需要一個「延續明志、反清復明」的歷史象徵,天地會恰好被政治化地塑造成革命傳統的前身。民國初期學者如羅爾綱、蕭一山等,雖已意識到其中矛盾,但礙於會黨史料零碎,未能徹底修正。   秦寶琦研究重回檔案現場,揭示天地會起源的社會結構意涵——它並非出於單一政治目標,而是十八世紀平民群體面對稅役壓力、地方官商勾結與宗族衝突時的自我保護性結社。 六、乾隆二十七年的可能意涵   若接受「世」即「廿七」之解,乾隆二十七年(1762)可視為天地會完成組織化、具有固定誓詞與層級結構的關鍵一年。這一年間,閩南、潮州、嘉應等地均出現以「天地會」為名的誓盟活動;隔年(1763)即有地方官奏報「結拜為兄弟、誓復明朝」之案件,可見此時組織已具擴散能力。   從這個角度看,「木立斗世」並非單指年代,而是一種「歷史密碼」:以四個朝代的末年作為隱喻,象徵天命轉移與時代更替。天地會透過這套暗語,賦予成員一種超越現實政治的歷史使命感。 七、史學意義與當代反思   這項研究不僅修正了天地會的起源時間,也挑戰了長期以來「反清復明」的單線敘事。天地會的形成更應理解為清代民間社會能量與國家治理邊界互動的結果。它既包含宗教性、互助性,也帶有潛在的政治抗議功能。   《清史研究》編輯部指出,秦寶琦的成果代表清史學科由革命敘事走向實證考據的重要轉折,標誌著中國秘密結社史研究從「意識形態化」邁入「社會結構化」的新階段。 八、結語:從「密語」讀懂歷史   「木立斗世」這四個字,從表面看似晦澀難解,實則凝縮了天地會的誕生軌跡與社會記憶。它不僅是結社暗號,更是一種民間歷史觀的象徵——以文字隱藏年代,以符號記錄興亡。   今日重讀這段密語,不僅是在尋找天地會的起源年份,更是在探問:在高度集權的時代裡,民間社會如何以象徵與語言,為自己留下被壓抑的歷史印記。正如秦寶琦所言:「天地會的誕生,是清代社會底層的集體回聲,不是叛逆的陰謀,而是歷史的回音。」 https://www.icacnews.url.tw/hot_523912.html 【清史新發現】破解天地會起源之謎 「木立斗世」暗號揭祕乾隆年間真相 2025-11-01 2026-11-01
Anti-Corruption Association headquarters news 台北市108萬華區長沙街二段56-1號6樓 https://www.icacnews.url.tw/hot_523912.html
Anti-Corruption Association headquarters news 台北市108萬華區長沙街二段56-1號6樓 https://www.icacnews.url.tw/hot_523912.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11-01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icacnews.url.tw/hot_523912.html


(圖/記者 邱水文 陳和興 拍攝)

【廉政報記者 謝榮浤/台北報導】

韓國瑜院長昨(9)日上午,出席於康園餐廳前廣場舉辦之享鱻海味鬼頭刀在地挺推廣活動,現場貴賓包含立法院莊瑞雄委員、陳瑩委員、何欣純委員、林淑芬委員、吳琪銘委員、王美惠委員、陳亭妃委員、陳雪生委員、謝龍介委員、吳宗憲委員、蔡易餘委員、王義川委員、許智傑委員、邱議瑩委員、許宇甄委員、黃建賓委員、陳素月委員、林楚茵委員、林月琴委員、李坤城委員、黃秀芳委員、鍾佳濱委員、徐富癸委員、陳冠廷委員、農業部陳駿季部長、漁業署王茂城署長、台東縣新港區漁會蔡富榮理事長、盧溪郎常務監事、陳俊銘總幹事、屏東縣東港區漁會鄭鈺宸總幹事等人共襄盛會。



院長致詞時首先表示,非常高興受到本院莊瑞雄委員及陳瑩委員的邀請,一同響應台灣鬼頭刀漁產品的推廣。他趣談道,大家可能都有聽過江湖三把刀:「檳榔刀、醃豬刀及剃頭刀」,但很多人也許對「鬼頭刀」魚種有些陌生。全世界鬼頭刀一整年漁獲產量約3萬噸,台灣就占了10%,約3千噸。夏威夷的原住民稱鬼頭刀為“Mahi Mahi”,而我國蘭嶼原住民同胞則稱牠為「神明之魚」,營養豐富簡單料理就相當美味,他並藉此機會呼籲全國民眾多多食用鬼頭刀,支持推廣台灣魚業產品。




院長接著表示,大家都知道台灣半導體龍頭台積電的重要性,但全台約1,100萬以上的勞動力,高科技產業其實只約只佔90萬。其他另外1,000萬以上基層勞工包含農、漁民的生活與收入也須受到國家關注。他舉台灣之光吳寶春師傅為例,一位屏東鄉下小孩,到歐洲參賽,拿到全世界麵包冠軍。吳師傅成功歸國後,其母親帶他到家鄉屏東鳳梨田,指著農地說道,她是靠著在這片田辛苦地打零工,才養大他。可見農、漁民的孩子一樣可以成龍成鳳,他期望農業部能盡力照顧每一位基層農、漁民。



院長補充說道,農、漁民收入不光用來養家餬口,還要辛勤地教育下一代。就像現任台北市政府李四川副市長,出身屏東小琉球的漁民家庭,從小家境清寒,平常只有靠父親撈捕的魚貨當零食,高中就學時期,連續3年在中午用餐時刻,便獨自一人走到鐵路邊看火車,究其原因是因家貧沒有錢吃午餐。而今靠著自己努力打拼,當上我國首都的首席副市長,為社會、國家做出貢獻,令人感佩。

院長最後表示,現在台灣面對美國貿易關稅挑戰,農漁產品的外銷面臨非常沉重的壓力,因此他今天和現場許多立法委員,一同大力推廣台灣鬼頭刀,更要請農業部一起來為農、漁民發聲,呼籲大家多多消費,激勵我國農、漁產業的發展,並大力提升農、漁民朋友的收入及生活水準。



隨後,院長和與會貴賓現場一同品嘗鬼頭刀料理,並與貴賓合影宣傳後離開會場。

上一個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