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時事新聞
2
政治新聞
3
黑天鵝評論,柯文哲案的偵查不公開4
https://www.icacnews.url.tw/ Anti-Corruption Association headquarters news
Anti-Corruption Association headquarters news 台北市108萬華區長沙街二段56-1號6樓
【廉政報記者 謝和運/國會報導】電子菸的網路氾濫情形嚴重,導致我國青少年族群吸食電子菸比率與人數不斷增加,尤其透過電子菸載具,讓二級毒品依托咪酯的喪屍煙彈也毒害不少年輕人,家長們對電子菸氾濫問題憂心忡忡。立法委員廖偉翔今(16)日指出,他在衛環與其他委員會皆質詢多次卻仍未改善,網路隨便搜尋就能發現許多網站在販售,甚至有熱心民眾蒐集 300 個違法販售網站名單,希望衛福部能積極協助封禁。廖偉翔進一步指出,有民眾向 GOOGLE 檢舉電子菸網站,得到的結果卻是連結上這份三百家名單的網頁,且目前網站都能成功連上,尚未被停止解析,正因為衛福部的消極處理,原本的禁止名單,反而變成購買推薦名單。國健署長吳昭軍則稱,目前已進行跨部會的合作,一則一則的屏蔽或刪除。廖偉翔駁斥,目前顯然就是沒有成功處理,這些網頁的 LINE 客服很多都重複(皆為LINE ID :vapeshop78),代表有違法集團同時操控多個網頁,以違法網站銷售電子菸。他痛批,菸害防制法三讀通過至今已將近兩年了,電子菸問題不但沒有得到解決,甚至還衍伸出違法集團。廖偉翔追問衛福部,還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將三百個網站都禁掉。吳昭軍僅回覆,國健署已積極處理當中,之後會盡力刪除相關非法網站,廖偉翔則無奈表示,電子菸氾濫的問題相當嚴重,希望衛福部不要再已如此鬆散的態度來面對問題。 https://www.icacnews.url.tw/hot_506098.html 電子菸入侵校園長期氾濫未改善 廖偉翔痛批衛福部「態度鬆散」未積極處理 ! 2024-12-27 2025-12-27
Anti-Corruption Association headquarters news 台北市108萬華區長沙街二段56-1號6樓 https://www.icacnews.url.tw/hot_506098.html
Anti-Corruption Association headquarters news 台北市108萬華區長沙街二段56-1號6樓 https://www.icacnews.url.tw/hot_506098.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12-27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icacnews.url.tw/hot_506098.html

(本報黑天鵝評論)
   檢在偵辦京華城案中,成功地向地院申請羈押柯文哲。然而,全案尚未掌握「金流證據」的情況下,卻傳出疑似「押人取供」的指控,進而引起「小草」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尤其此案牽涉到「執政黨對在野黨清算」的傳言,更加令人質疑偵查過程是否謹慎。更有甚者,在偵辦期間,透過特定媒體不斷釋出不利於柯文哲的「黑消息」,讓人不禁懷疑「偵查不公開」的真實性。

在台灣,「偵查不公開」究竟是名副其實還是虛有其表?這樣的做法,是否對被告構成公平?是否會影響法官的心證,讓之過於偏重採納檢方的指控?檢方這樣的行為是否有圖利自己的嫌疑?這些問題都引起了社會熱議。

根據司法院的「偵查不公開作業辦法」,條文明確指出其目的在於保護偵查程序的順利進行及真實發現,同時保障被告、嫌疑人、被害人或其他訴訟關係人的名譽、隱私和安全,並確保被告享有公平審判的權利,以落實「無罪推定」原則,因而採取偵查不公開。

不過,在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的事件中,檢方偵查中對柯文哲的負面「真假消息」大量地流出,已對柯文哲的名譽造成重大損害。這種先入為主的負面印象,不僅影響了整體社會,也可能影響法官的判斷,使得未來能否確保被告享有公平審判的權利,成為重大疑問。

按照作業辦法第5條的規定,必須遵循「偵查不公開原則」的人員包括:檢察官、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司法警察、辯護人、告訴代理人,或其他於偵查程序中依法執行職務的人員。其約束對象為依法從事訴訟行為或輔助工作的人員。

儘管「偵查不公開」有明確的作業規定,但在實務上仍存有不少漏洞,這也是造成柯文哲案引發持續爭議的原因之一。

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台北地檢署針對「偵查不公開」洩密問題,已予以分案調查。然而,「偵查不公開作業辦法」僅約束到非常有限的人員,只要未被列於第5條定義下,就不受該法約束。因此,若洩密者是偵查人員的「上級」、「上級的上級」或「上級的朋友」,未名列偵查人員範疇,便成為偵查不公開的破口。

事實上,「偵查不公開作業辦法」中亦有需要向社會說明的「例外」,除了涉及重大災難或危及全體民眾生命安全的事務外,第8條之7記載「對於媒體查證、報導或網路社群傳述之內容,若與事實不符,且影響被告、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或其他訴訟關係人的名譽、隱私等重大權益,或影響案件偵查,檢方應認有澄清之必要」。

關於柯文哲夫婦是否曾到ATM分批存款700萬元?後又變成170萬元?或是柯文哲筆記中的「1500」字眼是否意味「1500萬元賄款」?這些都涉及在野黨主席的名譽,並在社會上引發討論。檢方對於這些負面傳聞應否對外澄清,或是任由其發酵,成了爭議的焦點。尤其在檢方無法掌握具體金流證據的情況下,問題更加複雜。

若外洩的消息確實來自檢方,並通過特定媒體釋出負面訊息,這種「三人成虎」的現象,不僅可能影響全民的既定印象,也可能影響法官的心證,使得未來更易於採納檢方的指控。如此一來,「消息滿天飛」是否成為檢方圖利自身的另一手段?

司法院制定的「偵查不公開作業辦法」原旨為保障人權,但在柯文哲案中,其實際運作卻顯示出受約束人員的定義過於狹隘,漏洞百出,不僅可能毀人名譽,還影響法官的心證,令人質疑此法是否已變成一種「惡法」。

上一個 回列表 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