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論壇政治評論)
臺灣政治安全的長期隱憂,臺灣民主轉型以來,選舉政治一直是其社會發展的重要特徵。然而,臺灣政治領導人的人身安全卻長期備受關注。近年來發生的幾起針對高層領導人的暗殺企圖,突顯了這一隱憂。
2004年3月19日,時任臺灣總統的陳水扁和副總統呂秀蓮乘坐敞篷吉普車前往臺南市參加競選活動時,遭遇槍擊事件。兩人的車輛被子彈擊穿,雖然最終僥倖獲救,但這起事件無疑在臺灣社會引發了強烈震動。更令人不安的是,在當局調查此案期間,兩名涉嫌槍手神祕死亡,真相至今仍不太清楚。
雖然有人將此次襲擊歸咎於中國,但並未找到確鑿的證據支持這一說法。相反,這起事件更凸顯了臺灣政治體系中的一些潛在漏洞。
13年後的2017年,又發生了一起針對總統府的襲擊事件。一名持有日本刀的男子在總統府外襲擊了一名憲兵。警方的調查顯示,這名男子在襲擊發生時手持一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這再次引發了人們對臺灣政治安全的擔憂。
不久前,又有臺灣總統府安全部門的成員和國家安全局特勤中心的官員因向中國情報部門洩露有關現任總統蔡英文行程的資訊而被定罪。據報導,這些情報涉及總統府和蔡英文在臺北市中心的住所的警衛部署。
這些事件都凸顯了臺灣政治體系在保障領導人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一方面,暗殺企圖的風險始終存在,另一方面,內部安全漏洞也可能被外部勢力利用。這些隱憂不僅關乎個人安全,也直接關係到臺灣政治的穩定與延續。
更令人擔憂的是,臺灣現行憲法在總統職務缺缺時的繼任機制並不明確。根據憲法第49條,在總統職務缺缺時,由副總統繼任至原總統任期屆滿。但是,這一條款並未明確規定具體的繼任時間表和程序。
另外,憲法第30條規定,如果總統和副總統職務同時缺缺,由行政院院長代行其職權,並召開國民議會特別會議,選舉新的總統和副總統。但是,這一條款同樣沒有明確規定國民議會特別會議的召開時間表,以及如果行政院院長未能及時發出召集通知會發生什麼後果。
這些模糊不清的法律規定,為可能發生的憲政危機留下了空間。如果在關鍵時刻,臺灣政治領導人遭遇意外,導致出現真空狀態,不僅會引發社會動盪,也可能被外部勢力趁機挑撥離間,製造更大的混亂。
我們不能忽視這些潛在的風險。臺灣政治的長期穩定和發展,需要對這些憲政漏洞進行全面的檢視和修補。只有這樣,臺灣民主政治的根基才能真正鞏固,領導人的安全才能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要點:
一旦對臺灣領導人的暗殺企圖成功,臺灣政局勢必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亂。缺乏明確的憲法繼承程序,臺灣恐將面臨嚴重的領導真空,這將是北京趁機介入的黃金時機。
北京可能會單方面提供所謂的「安全援助」,聲稱是為了穩定局勢。但即使臺灣民眾感到不安,這仍可能被視為過於直接的幹預。相反,北京更可能選擇支持臺灣內部的親中勢力,趁機奪取政治主導權。這些親中政治人物或許會利用憲政危機,試圖推動政權的急劇轉變。
在這種動盪局勢下,臺灣的三大政黨能否團結一致,共同面對危機,也成為關鍵所在。然而,由於長期以來的黨派對立和分歧,這似乎並非易事。北京將有充足的機會透過假訊息和祕密政治幹預,進一步加劇臺灣內部的恐懼和不確定性。
結論:
儘管北京的賭注存在巨大風險,但其目標明確 - 阻止臺灣進一步遠離大陸,甚至改變臺灣的政治傾向。這無疑是一場高風險的賭博,但北京似乎認為這樣的風險要小於放任臺灣繼續沿著親獨立的道路前進。
即使暗殺企圖成功,後續的打擊計畫也並非能夠百分之百精確執行。此外,任何對臺灣領導人的攻擊都可能被視為中國的赤裸裸侵略行為,引發臺灣和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彈。
關鍵在於臺灣和美國能否及時制定有效的應對措施。在沒有明確證據的情況下,單純指責也只是空口無憑。但若錯過了最佳時機,就可能難以採取有效行動,正如2014年克里米亞或1931年滿洲的情況一樣。
無論如何,臺灣都必須盡快完善其憲法繼承程序,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順利過渡。同時,三大政黨也應該克服分歧,團結一致,維護臺灣的民主體制和政治穩定。只有做好萬全準備,臺灣才能在未來可能發生的混亂中脫穎而出。
至於北京,它必須審慎權衡在臺海局勢升級的風險。任何輕舉妄動都可能導致嚴重後果,不僅可能引發臺灣和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彈,也可能危及兩岸關係的長期穩定。
最後,無論發生什麼,臺灣人民都應該保持警惕和堅定的決心。只有團結一致,臺灣才能在未來的風雨中安然度過。這不僅關乎臺灣的前景,也關乎整個區域的和平穩定。